TFT液晶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通信协议,而是根据屏幕尺寸、分辨率和应用场景,采用不同的接口方式与主控芯片进行数据交互。换句话说,屏幕“通信协议”实际上指的是数据传输接口标准。。这些协议决定了数据如何从主控芯片传输到屏幕,以实现画面的显示。
特点:LVDS是一种低功耗、高速的差分信号传输技术。它通过两根线(一对)传输一个信号,可以有效抵御电磁干扰,实现长距离、高速度的数据传输。
应用:LVDS是目前中大尺寸TFT工业液晶屏(如7英寸以上)最常用的通信接口。它常用于笔记本电脑、液晶显示器、工控机等需要传输高分辨率、高刷新率画面的设备。
协议:LVDS是一种物理层协议,它定义了信号的电气特性。在LVDS之上,通常会运行一些时序控制协议来管理数据的传输,以确保屏幕能够正确解析数据。
特点:eDP是基于DisplayPort协议的一种内部接口标准。它采用了微封包(micropacket)传输,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功耗。
应用:eDP是目前主流的高分辨率、大尺寸显示屏的新一代接口。它正逐渐取代LVDS,广泛应用于高端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电脑和一些高分辨率的TFT工业液晶屏。
协议:eDP是一种更智能的协议,它支持多流传输、选择性更新等功能,可以进一步优化功耗和性能。
特点:MIPI DSI是为移动设备(如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)设计的串行接口标准。它具有超高速、低功耗、低电磁干扰的特点。
应用:MIPI DSI是目前小尺寸、高分辨率TFT液晶屏的主流接口,特别是在移动设备领域。
协议:MIPI DSI定义了物理层和协议层,可以实现高效、可靠的数据传输。
特点:RGB并行接口是一种传统的显示接口,它使用多根数据线并行传输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的数据,以及时钟、使能等控制信号。
应用:RGB并行接口通常用于小尺寸、分辨率较低的TFT液晶屏。由于其信号线多,布线复杂,且容易受到电磁干扰,它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应用中已逐渐被LVDS和eDP取代。
协议:这是一个简单的并行传输协议,数据和控制信号是同步传输的。
特点:MCU接口和SPI(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)是两种常见的串行接口。它们使用较少的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,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。
应用:这些接口通常用于非常小尺寸、低分辨率的TFT工业液晶屏,如手持设备、工业仪表等,这些设备对功耗和布线要求较高。
协议:SPI是一种简单的串行总线协议,通过时钟线同步数据传输。MCU接口则直接与微控制器进行通信。
在 3.5 寸以下的小屏中,最常见的是 串行接口:
3 线 SPI:SCK(时钟)、SDI(数据/命令共线)、CS(片选)。
4 线 SPI:SCK、MOSI、CS、D/C(数据/命令选择)。
特点:引脚少,成本低,但速率有限,适合低分辨率(如 320×240 以下)。
部分驱动 IC 支持 I²C,主要用于低速配置。
特点:速率低,极少用于主显示数据传输,更常见于触控面板控制。
在 3.5 ~ 7 寸的中等分辨率屏幕中,通常使用 并行接口:
8080/6800 并口:典型的 8/16 位并行总线。MCU 常用方式,适合中小尺寸工业屏。
RGB 并口(TTL 接口): 使用 R、G、B 三色数据线 + HSYNC(行同步)、VSYNC(帧同步)、DE(数据使能)、PCLK(像素时钟)。常见于分辨率 ≤800×480 的 TFT液晶屏。
在 7 寸以上或高分辨率屏幕中,常见协议为高速视频接口:
LVDS:低压差分信号传输,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车载、工业、医疗设备。常用于分辨率在 800×600 ~ 1920×1080 的屏幕。
eDP:新一代接口,带宽更高、功耗更低。常见于笔记本电脑、平板和高分辨率工业屏。
MIPI DSI:移动设备最常见接口,支持高分辨率、低功耗。智能手机和平板的主流选择。
Q1:TFT 液晶屏一定用 SPI 协议吗?